PROJECT CASES

工程案例

贵州省图书馆

发布时间:2025-10-10 浏览:21次

  贵州省图书馆始建于1937年5月,其前身为贵州省立图书馆。1956年,正式更名为贵州省图书馆。1959年,由贵阳市科学路迁至北京路130号。1996年,图书馆(南馆)重建,于2015年正式开放,建筑面积2.44万平方米,其设计理念为“书山蕴灵秀,墨韵沁清香”。2018年11月,贵州省图书馆北馆建设项目启动,2021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,建筑面积5.6万平方米,其设计灵感源自“龙岗山上一轮月,仰见良知千古光”的阳明思想,成为传承地域文化与现代图书馆功能融合的标志性建筑。

  北两馆设有数字体验区、科创空间、音乐阶梯、胶囊书屋、北斗七星书岛及音乐赏析室等新型体验式阅读空间,建有“黔人书苑”“阳明书阁”“多彩贵州人文馆”“贵州版本馆”“长征文献主题馆”等特色馆。馆内配备国内先进的智能立体书库和规模化智能书架,创新采用“立体书库+智能书架系统”的借阅服务模式,通过第三方信用网借平台,在全省范围内提供文献借阅服务。同时,贵州数字图书馆采用“IP+账号”模式,在全省范围内提供免费的数字资源服务,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智能化、均等化覆盖。

  为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,贵州省图书馆已陆续建设50余个流通点、42个布客书屋,并持续支持各地农村书屋发展,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知识服务网络;同时主动联合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以及博物馆、非遗中心、大中小学校、残联等社会各界,每年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千余场,有效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书香浸润城乡角落,为建设“书香贵州”、推动文化强省战略实施注入了持久动力。

  截至2024年底,馆藏总量达到428万册(件)。其中馆藏古籍近12万册,12部古籍入选第一至六批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,《黄石公素书》《新雕校证大字白氏讽谏》及《新刻武学经史大成》等明代和清初刻印的古典军事著作为海内孤本。对外服务数字资源总量近800TB(包库、镜像),其中电子图书达368万余种,电子期刊4万余种,拥有50余个商购数据库,自建50余个特色资源库,包括贵州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、水族历史文化专题资源库、贵州地方特色文化视频数据库等。

  2023年获评文化和旅游部“国家一级图书馆”,并先后成为贵州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及科普宣传教育基地,以多元文化阵地功能赋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。

拨打电话 复制微信